English

通天河畔生态情

1999-07-11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徐冶 夏斐 刘鹏 通讯员 韩凤翔 我有话说

每年,在冰面封冻的通天河上,有一道令人过目难忘的场景——用土白色细沙书写的藏文“六字真言”。每个字有三四米大,横跨白雪河床。此举的指挥人便是玉树藏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、州佛协副会长、称多县下赛巴寺的赛巴活佛·仁青才仁。其用意是教育当地牧民爱护这条大江,不要弄脏了江水。

在玉树州委副书记严金海的带领下,我们来到通天河畔的称多县下赛巴村。“去年的长江洪灾很让人伤心,作为生活在上游的一个活佛,我愿多做一些有利于长江的事情!”赛巴活佛真切地说,我有责任把家乡建设搞上去,把牧民生产生活的环境保护好。“玉树,玉树,树贵如玉。”玉树州现有的白杨树是拉恃文青杰拉多杰活佛在30年代主持从西宁用牦牛驮来后栽种的。赛巴活佛学习文青杰拉多杰的做法,在赛巴村口组织僧侣和牧民栽种了25000多棵白杨树,对涵养水土起了保护作用。为了让村里的牧民们生活好起来,赛巴活佛利用到省里开会的时机,专门去请青海省少数民族科普队到下赛巴村进行科普知识教育,从施用农药、改良畜种、治坡种地等多方面推广实用技术,使全村连续5年获得大丰收。赛巴活佛为此带着村里的民间舞蹈队到省政府大院边歌边舞,为服务藏民的科普队请功。在他的主持下,下赛巴村这两年还拉起了水管,架起了电线,用上了自来水,大部分家庭都买了彩色电视机。全村100多户人家就有40多户购买了手扶拖拉机。

“藏族祖祖辈辈都十分爱护环境,并从大自然中吸取了许多有用的知识。”赛巴活佛以自己的声望,10多年前便开始在民间收集藏族的各种生产生活用具,从石器、陶器、木器、铁器、铜器,到各式服饰、马帮物件、宗教法器等,共3000多件,并专门在大经堂旁建造了两层楼,开设了“藏族民俗文化展览”。为了增强人们爱护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,教育村民不得猎杀珍稀野生动物,赛巴活佛还请人制作了一些珍贵动物的标本,如白唇鹿、野牛等,一并在展览厅里展出。看着这些丰富多彩的藏文化宝物,很令人对这位身居边隅山村的赛巴活佛起敬。当告别之时,赛巴活佛为我们每人献了一条哈达,并送给《光明日报》社一条金色哈达。他说:“《光明日报》真了不起,派记者从北京来这里,一路吃了不少苦,祝你们的报纸扎西德勒!”(十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